当前位置:当前位置:首页 >数据库 >晶圆是如何制造出来的? 正文

晶圆是如何制造出来的?

[数据库] 时间:2025-11-26 23:59:48 来源:设计引擎 作者:电脑教程 点击:137次

芯片,晶圆是何制人类科技的精华,也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造出明珠。

芯片的晶圆基本组成是晶体管 。晶体管的何制基本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,但在指甲盖那么小的造出面积里 ,塞入数以百亿级的晶圆晶体管,就让这件事情不再简单 ,何制甚至算得上是建站模板造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工程 ,没有之一 。晶圆

接下来这段时间,何制小枣君会通过一系列文章,造出专门介绍芯片的晶圆制造流程 。

今天这篇 ,何制先讲讲晶圆制造 。造出

主要阶段和分工

介绍晶圆之前,小枣君先介绍一下芯片制造的一些背景知识。

芯片的制造,需要经过数百道工序 。我们可以先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阶段——芯片设计、亿华云晶圆制备 、芯片制造(前道)、封装测试(后道)。

我们经常会听说Fabless 、Foundry  、IDM等名词  。这些名词,和芯片行业的分工有密切关系  。

通常来说,行业里有些企业 ,只专注于芯片的设计 。芯片的制造 、封装和测试 ,模板下载都不做。这些企业,就属于Fabless企业,例如高通、英伟达、联发科、(以前的)华为等  。

也有些企业 ,专门负责生产芯片 ,没有自己品牌的芯片 。这些企业 ,就属于Foundry ,晶圆代工厂。

最著名的源码库Foundry ,当然是我国台湾省的台积电 。中芯国际(SMIC) 、联华电子(UMC)、华虹集团等,也属于Foundry 。

芯片制造的难度比芯片设计还高 。我们国内很多企业都具备先进制程芯片的设计能力 ,但找不到Foundry把芯片造出来。所以,通常说的“卡脖子”,高防服务器就是指的芯片制造这个环节 。

Foundry生产出来的芯片,一般叫裸片 。裸片是没法直接用的  ,需要经过封装、测试等环节。专门做封装和测试的厂家 ,就是OSAT(Outsourced Semiconductor Assembly and Test ,外包半导体封装与测试) 。云计算

当然 ,有的晶圆厂自己也有自己的封测厂,但通常不如OSAT灵活好用 。业界比较知名的OSAT玩家有 :日月光(ASE) 、长电科技 、联合科技(UTAC)  、Amkor等 。

最后就是IDM。

IDM是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(整合元件制造商)的简称 。有些公司,既做芯片设计 ,又做晶圆生产,还做封测,端到端全部都做。这种企业,就叫做IDM。

全球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,不是太多 ,包括英特尔、三星 、德州仪器、意法半导体等。

IDM看上去很厉害,什么都能干 。但实际上,芯片这个产业过于庞大,精细化分工是大势所趋 。Fabless+Foundry模式 ,术业有专攻 ,在专业性、效率和收益方面,都更有优势 。

AMD曾经也是IDM ,但后来改弦更张,也走轻资产的Fabless模式了 。它的晶圆厂被剥离出去后,摇身一变 ,成了全球前五的晶圆代工厂 :格罗方德(GlobalFoundries) 。

晶圆制备

好了,接下来,我们来看具体的制造过程 。

首先 ,还是从最基本的晶圆制备说起。

这个 ,就是晶圆

我们经常说 ,芯片是沙子造的。其实,主要是因为沙子里面,含有大量的硅(Si)元素 。

硅是地壳内第二丰富的元素 ,仅次于氧

沙子里有硅,但是纯度很低,而且是二氧化硅(SiO2)。我们不能随便抓一把沙子就拿来提炼硅。通常,会选用含硅量比较高的石英砂矿石 。

高纯石英砂矿石

第一步,脱氧 、提纯 。

将石英砂原料放入熔炉中,加热到1400℃以上的高温(硅的熔点为1410℃)  ,与碳源发生化学反应,就可以生成高纯度(98%以上)的冶金级工业硅(MG-Si) 。

冶金级工业硅

随后  ,通过氯化反应和蒸馏工艺 ,进一步提纯,得到纯度更高的硅 。

硅这个材料,不仅可以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 ,也可以用于光伏行业(太阳能发电)。

在光伏行业 ,对硅的纯度要求是99.9999%到99.999999%,也就是4~6个9 ,叫(SG-Si) 。

光伏板

在半导体芯片行业 ,对硅的纯度要求更加变态,是99.9999999%到99.999999999%,也就是9~11个9 。这种用于半导体制造的硅,学名电子级硅(EG-Si) ,平均每一百万个硅原子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个杂质原子。

第二步 ,拉单晶硅(铸锭)

这种经过提纯之后的硅,是多晶硅。接下来 ,还需要把它变成单晶硅 。

之前介绍半导体发展简史的时候,小枣君给大家解释过单晶硅和多晶硅。

简单来说 ,单晶硅具有完美的晶体结构,有非常好的性能 。多晶硅,晶粒大 、不规则、缺陷多 ,各种性能都相对差。所以,芯片这种高端货,基本都使用单晶硅。光伏那边 ,可以用多晶硅。

将多晶硅变成单晶硅 ,目前主流的制法 ,是柴克拉夫斯基法(也就是直拉法)。

首先,加热熔化高纯度多晶硅  ,形成液态的硅 。

规模庞大的单晶熔炉

然后 ,将一条细小的单晶硅作为引子(也叫做硅种 、籽晶) ,伸入硅溶液 。

接着,缓慢地向上旋转提拉 。被拉出的硅溶液,因为温度梯度下降  ,会凝固成固态硅柱 。

在硅种的带领下,离开液面的硅原子凝固后都是“排着队”的 ,也就变成了排列整齐的单晶硅柱。

(注意,拉的速度不太一样。最开始,是以6mm/分钟的速度  ,拉出10cm左右的固态硅柱。这主要是因为,晶体刚刚形成时,会因为热冲击,晶相不稳定 ,容易产生晶体缺陷 。拉出10cm长度之后,就可以减速了,变成缓慢提拉。)

旋转拉起的速度以及温度的控制 ,对晶柱品质有很大的影响。硅柱尺寸愈大时,拉晶对速度与温度的要求就更高  。

最后,会拉出一根直径通常为30厘米,长度约1-1.5米的圆柱形硅柱 。这个硅柱 ,就是晶棒,也叫做硅锭(呵呵 ,和“龟腚” 、“规定”同音)。

第三步 ,晶圆切割 。

拉出来的硅锭,要截去头和尾,然后切成一片片特定厚度的薄片(硅片) 。

目前主流的切片方式,是采用带有金刚线的多线切割机 ,也就是用线上固定有金刚石颗粒的钢丝线,对硅段进行多段切割。这种方法的效率高 、损耗少。

金刚线锯

切片有时候也会采用内圆锯 。内圆锯则是内圆镀有金刚石的薄片,通过旋转内圆薄片切割晶锭。内圆锯的切割精度和速度相对较高,适用于高质量晶圆的切割。

内圆锯

硅片非常脆弱,所以切割过程也需要十分小心 ,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振动 。切割时,需要使用水基或油基的切割液 ,用来冷却和润滑 ,以及带走切割产生的碎屑 。

第四步 ,倒角 、研磨 、抛光。

切割得到的硅片,被称为“裸片” ,即未经加工的“原料晶圆” 。

裸片的表面会非常粗糙,而且会有残留切割液和碎屑。因此 ,需要倒角  、研磨 、抛光 、清洗等工艺,完成切割后的处理,最终得到光滑如镜的“成品晶圆(Wafer)” 。

倒角,就是通过倒角机 ,把硅片边缘的直角边磨成圆弧形 。这是因为高纯度硅是一种脆性很高的材料 ,这样处理可以降低边缘处发生崩裂的风险 。

研磨 ,就是粗研磨 ,使晶圆片表面平整  、平行,减少机械缺陷。

研磨后 ,晶圆会被置于氮化酸与乙酸的混合溶液中进行蚀刻,以去除表面可能存在的微观裂纹或损伤 。完成蚀刻后,晶圆会再经过一系列高纯度的RO/DI水浴处理 ,以确保其表面的洁净度。

晶圆在一系列化学和机械抛光过程中抛光 ,称为CMP(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  ,化学机械抛光)。

其中,化学反应阶段,抛光液中富含的化学成分 ,与待处理的晶圆材料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易于清除的化合物,或使材料表面软化。

机械研磨阶段,借助抛光垫和抛光液中的磨粒,对晶圆材料进行机械性的磨削,从而去除在化学反应阶段生成的化合物,以及材料表面的其他杂质。

在CMP工艺中 ,首先需要将待抛光的晶圆固定在抛光机的晶圆夹具上。接着 ,抛光液被均匀地分配在晶圆和抛光垫之间 。然后,抛光机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和旋转速度,对晶圆进行抛光。

CMP是芯片制造过程中的一个常见工序(后面还会再用到)。它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局平坦化(Global Planarization) ,即在纳米级精度下消除晶圆表面的高低差异(如金属层、介质层的不均匀性),为后续光刻等工艺做好准备 。

第五步,清洗 。

抛光完成之后 ,晶圆需要经过彻底清洗,去除残留的抛光液和磨粒 。

清洗通常包括酸、碱、超纯水冲洗等多个步骤,每一步同样也要求在洁净室环境下进行 ,以避免任何新的杂质附着在晶圆表面上。

第六步 ,检测和分类。

抛光之后得到的晶圆 ,也叫抛光片。

最后,使用光学显微镜或其他检测设备对抛光效果进行严格检查 ,确保晶圆的表面平坦度、材料去除量 、厚度、表面缺陷等指标全都符合预期要求。

检测合格的晶圆 ,将进入下一工序 。检测不合格的,进行返工或者废弃处理。

需要注意!在实际生产中,晶圆边缘会切割出平角(Flat)或缺口(Notch),以便于后续工序中的定位和晶向确定。另外  ,在晶圆的反面边缘 ,也会打上序号标签 ,方便物料跟踪  。

关于晶圆的常见问题

好啦,晶圆已经制备完成了。接下来 ,我们回答几个关于晶圆的常见问题 。

问题1 :晶圆的尺寸有多大 ?

经过处理得到的成品晶圆  ,有多种尺寸规格 ,例如  :2英寸(50mm) 、3英寸(75mm) 、4英寸(100mm) 、5英寸(125mm)、6英寸(150mm)、8英寸(200mm)  、12英寸(300mm)等。

小尺寸晶圆

其中 ,8英寸和12英寸 ,最为常见 。

晶圆的厚度,必须严格遵循SEMI规格等标准。例如,12英寸晶圆的厚度  ,通常控制在775μm±20μm(微米)范围内,也就是0.775毫米左右 。

晶圆尺寸越大,每片晶圆可制造芯片数量就越多 ,单位芯片成本就越低 。

以8英寸与12英寸硅片为例 。在同样工艺条件下 ,12英寸晶圆可使用面积超过 8英寸晶圆两倍以上  ,可使用率(衡量单位晶圆可生产芯片数量的指标)是8英寸硅片的2.5倍左右。

但是 ,尺寸越大,就越难造 ,对生产技术  、设备 、材料、工艺要求就越多。

12英寸,可以在收益和难度之间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平衡。

问题2 :晶圆为什么是圆的 ?

首先,前面说了,拉单晶拉出来的,就是圆柱体,所以,切割后 ,就是圆盘。

其次,圆柱形的单晶硅锭,更便于运输 ,可以尽量避免因磕碰导致的材料损耗 。

第三,圆形晶圆在制造过程中,更容易实现均匀加热和冷却 ,减少热应力 ,提高晶体质量 。

第四,晶圆做成圆的,对于芯片的后续工艺,也有一定帮助。

第五,是面积利用率上有优势 。后面我们会介绍 ,晶圆上面会制作很多芯片。芯片确实是方的 。从道理上来说,好像晶圆是方的,更适合方形的芯片(边缘不会有浪费)。

但事实上,即便是做成了“晶方” ,一些边缘仍然是不可利用的。计算数据表明,圆形边缘比方形浪费更少 。

问题3:晶圆一定是硅材料吗 ?

不一定 。

不只有硅能做成晶圆 。目前,半导体材料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。

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以 Si(硅)、Ge(锗)为代表。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 GaAs(砷化镓) 、InP(磷化铟)为代表 。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 GaN(氮化镓) 、SiC(碳化硅)为代表 。第四代半导体材料以氮化铝(AlN) 、氧化镓(Ga2O3) 、金刚石(C)为代表 。

不过,目前仍有90%以上芯片需使用半导体硅片作为衬底片。因为它拥有优异的半导体性能、丰富的储量及成熟的制造工艺 。

关于晶圆制备,今天就介绍到这里。

(责任编辑:IT资讯)

    相关内容
    精彩推荐
    热门点击
    友情链接